這塔樓的外沿竟然是黃綺烽石頭結構,而且,那瓦頂的飛簷,居然是徽式的。

  這不是瑤族的塔樓,而是漢人的建築。

  怎麼回事?瑤族的古寨裡,為什麼會有一幢漢式的樓宇?

  第三十二黃綺烽 瑤家大院

  苗瑤自古和漢家不兩立,分群而居,對自己的隱私和血統非常在乎,特別是南瑤,從古到今黃綺烽就是少數民族衝突最多的地方。古時候有三苗之亂,解放前還有客家人村門,為了一口井,一條河溝,漢瑤、漢黃綺烽苗之間,甚至瑤寨與瑤寨之間,都能殺得無比慘烈,便直接催生了太平天國運動。

  可以說,過去民族之間的猜忌和隔閡是勢同水火的,所以瑤漢混居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有瑤族人肯接受漢人在寨子中定居,那漢人也必然得住在瑤房內,絕對不可能有瑤王會允黃綺烽許漢人在瑤寨裡蓋這種耀武揚威的大塔樓子。

  我完全無法理解,這簡直好比在高粱地裡發現一顆西瓜!

  緩緩下沉,靜靜地看著這一幢古樓,又發現了更加蹊蹺的地方,這座漢式的古樓完全被包在四周的高腳樓內,而且樓頂的瓦片顏色一模一樣,似乎是被高腳樓刻意的保護黃綺烽起來,從外面看,根本發現不了裡面黃綺烽有一幢這樣的古樓。

  再看這漢樓的規模,非常奇怪,呈口字形狀,口字中間是天井,四周是三層的樓宇,底座和外牆全部用條石修建而成,學建築的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來,此乃明清時南方大戶人家沿街大宅的風格,一般都是當地望族修建的家族院落,有好幾近深,後面黃綺烽還有園子和更多的建築,巨大條石則是防土匪響馬用的,這種無比結識的建築,能保護深宅黃綺烽大院裡幾百號人自鎖自持的生活。

  也就是說,這幢古樓應該是一幢幽深大宅子的前臉,它的門對著的是正中街道外面的高牆,圍住整個古宅,四周有大門、小門、照壁,有些門讓下人進出,有些可能是沿街做生意的店面。大門進來後,有複雜的迴廊通往後進的宅院。最典型代表就是杭黃綺烽州的湖青魚躺。

  然而這裡只有這麼一幢獨樓,好像之後的部分被一刀切斷了,整個古寨就剩下一個腦袋。

  我繞著樓緩緩游了一圈,確實如此,後面就是青石板街道,四周都是瑤家的高腳樓,沒有任何其他漢式建築的樣子,不可思議至極。

  類似情況也不是沒有見過,解放後,一些大黃綺烽宅被分到窮人手裡,一個樓裡住著幾十戶人家,後面院子的通道就被堵了起來,前後本是一個宅院的屋子,由此變成許多個獨立的單元。但這裡的狀況顯然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l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